第一次接触《罗生门》是年头和一位朋友吃饭的时候。她是一名历史老师,虽然教的科目和我不一样但是教学法是可以跨学科的。不管是什么版本的历史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。因为历史事件是可以从多角度去认识、理解。然而,即是搜集了不同角度的故事之后,往往还是无法拼凑成完美的真相。这位朋友就通过《罗生门》来告诉学生历史是多面的,从来不局限于一个版本/观点。这一顿饭以后,我开始对《罗生门》这部电影感兴趣了。
四月份,实践剧场公布它们将在9月上演《罗生门》。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,心中燃起一股冲动:太巧了,这部剧我一定要带学生一起去看。不过啊,这股冲动霎那间就消失了。我超爱看戏剧的。拿自己喜欢的东西和别人分享的时候,总是会期望别人也会喜欢。万一学生不喜欢,我应该会失望。更重要的是,这很可能是他们第一次看戏剧,如果不合他们的胃口,他们会不会从此排斥华文戏剧?我要不要冒这个险?我开始犹豫了。
开始售票了。忙碌中,我没有太多时间去衡量利害。于是狠下心,在30秒内写了一封电邮给售票负责人,闭上眼睛想也没想就点击“send”。好了,举手不回。就这样,我订了票,并通知学生。他们的反应有些冷淡。
机缘巧合之下,学生在看《罗生门》表演之前有机会到滨海艺术中心参与论坛剧场《谁在乎我?》。原本以为学生会害羞不敢参与演出。但是他们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。到了观众参与的部分时,不止一位学生上场,而是好几位。其中有一位女孩让我最感动。在班上文静乖巧的她竟然鼓起莫大的勇气,站在200余观众的面前把自己的想法演出来。真是不容易。那天同学们也都在热烈地讨论剧情以及自己的想法。这样的场面是我没有想到的。我为大家感到骄傲,也更有信心了。相信这群孩子是可以欣赏《罗生门》并从中获益的。
信心归信心,无可否认的是《罗生门》不好懂。没关系,先让大家看电影版本。我自己出席实践剧场的电影放映会时,有点担心大家看不下去。毕竟是一部1950年的黑白电影。拍摄手法以及演员造型都和现在的电影大相径庭。想不到大部分同学都很认真地看完电影,而且还问了许多有深度的问题。我开始怀疑自己所有的担心是不是杞人忧天。演出前一晚,我到戏剧中心看《罗生门》。真是一部好戏!但是有点深奥……糟了,不知道学生看不看得懂。结果证明我真的是杞人忧天。从演出结束后的交流会以及学生私底下的交谈,我发现大家都有所收获。
执著能让我们成就理想,但是太过执著则会让我们陷入竹林中,看不到外面更辽阔的世界。14岁的你们隐隐约约应该能够理解些许。多年以后,有了更多的人生经验,想起《罗生门》,相信大家会有有更深的体会。至于我,演出结束以后,我心里其实很不舒服。我曾经因为执著一样东西,陷入竹林中。现在人是从竹林出来了,但是我知道自己的影子却还被竹林深锁着。生活与工作的忙碌让我忘了被囚禁的影子,但是这部剧却把我心里最深的无奈与难过掏了出来。我甚至有点后悔看这部剧。
可是我很庆幸带学生去看《罗生门》。尽管演出前,心里战战兢兢的,但一切都是值得的。